音樂人口述歷史

-
1.許石的成長背景.flv
2.回臺後初試啼聲之作
3.致力延續臺灣民謠命脈
4.父親許石與舅公楊三郎的故事
5.許石經營唱片公司之心路歷程
6.許石老師的音樂課
7.父親的創作習慣
8.〈安平追想曲〉創作背景
9.〈鑼聲若響〉創作背景
10.〈夜半路燈〉創作背景
11.〈三聲無奈〉創作背景
12.有始有終的十年一次作品發表會
13.跟著許石去巡迴環島演唱
14.為女兒量身打造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
15.許石與音樂人之互動
16.許石與子女的相處故事
17.父親有一雙做樂器的巧手
18.父親對音樂版權的重視
19.對許石老師的追憶
-
簡介許石,1919 年~1980年,臺南人。 十八歲時,跟著三哥許山龍,赴東京的日本歌謠學院接受大村能章、吉田恭章等名作曲家的教導,奠下理論作曲、聲樂與演歌的深厚基礎。爾後,他在東京紅風車劇座和東賓歌舞團擔任專屬歌手。
-
經歷
許石,1919 年~1980年,臺南人。
十八歲時,跟著三哥許山龍,赴東京的日本歌謠學院接受大村能章、吉田恭章等名作曲家的教導,奠下理論作曲、聲樂與演歌的深厚基礎。爾後,他在東京紅風車劇座和東賓歌舞團擔任專屬歌手。一九四六年,從日本返臺後,他積極投入音樂創作,同年,他在首次環島巡演時,初試啼聲發表了〈南都之夜〉,輕快俏皮的曲風,很快風靡了全省,被稱為是光復後第一首最流行的歌曲。
巡演結束後,他除了在學校教音樂,也積極著手收集整理流落在臺灣各地的鄉土民謠,一九四七年他帶著還是高中生的文夏到恆春採集民謠,紀錄下陳達所唱的〈思想起〉等民謠,此後每隔幾年,他就將他所採集到的鄉土民謠重新編曲和發行唱片,並舉辦大大小小的臺灣鄉土音樂發表會,希望能會保存傳承傳統民謠盡一份心力一九五〇年,許石和陳達儒合作寫下〈安平追想曲〉,該首歌後來曾被改編為同名廣播劇,由楊麗花主演。
許石是早期歌壇少數以五線譜作曲的人,而他除了會拉提琴、彈鋼琴、作曲、唱歌、指揮外,也在一九五二年,成立中國唱片公司,後來先後更名為女王、大王和太王唱片公司,製作發行唱片涵蓋的範圍很廣,有臺灣童謠、有鄉土民謠、有他自己的成名作品、還有廣播劇,唱片種類琳瑯滿目。
一九六九年,他成立「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」,以發表臺灣通俗的流行歌為主,訓練並帶領自己的女兒們,在台灣、東南亞巡迴表演,還曾進軍日本歌壇、上過富士電視台。
一九八〇年,許石過世,享年六十二歲。
許石在歌壇的學生包括劉福助、林秀珠、顏華、黃敏、鍾瑛、林秀珠、長青、楊麗花、李雅芳等等。 -
作品歷年的代表作品如下:〈安平追想曲〉〈南都之夜〉〈鑼聲若響〉〈夜半路燈〉〈初戀日記〉〈風雨夜曲〉〈酒家女〉〈漂亮你一人〉〈青春的輪船〉〈純情阮彼時〉〈回來安平港〉〈台南三景〉〈日月潭悲歌〉〈半夜寫情書〉〈行船人〉〈三聲無奈〉〈女性的復仇〉等。
-
重要作品〈安平追想曲〉〈南都之夜〉〈鑼聲若響〉〈夜半路燈〉〈初戀日記〉〈風雨夜曲〉〈酒家女〉〈漂亮你一人〉〈青春的輪船〉〈純情阮彼時〉〈回來安平港〉〈台南三景〉〈日月潭悲歌〉〈半夜寫情書〉〈行船人〉〈三聲無奈〉〈女性的復仇〉等。
-
訪談內容